驚蟄時節,蟄蟲蘇醒,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人與大地相應”,此時人體之陽氣也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因此,養生必須掌握春天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注意保衛體內的陽氣,使其不斷充沛。凡是耗傷陽氣、阻礙陽氣的情況都應避免。這個養生原則貫穿到春季的飲食、情志、起居等各個方面。
早睡早起去“春困”
驚蟄要早睡早起,以去春困。“春困”是人體生理功能隨季節變化而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驚蟄要遵循自然規律。早睡早起,睡前用熱水泡腳,并按摩足底涌泉穴,以促進睡眠。晨起可站在陽臺或窗前,充分舒展身體,微睜雙眼,凝視屋頂,然后雙眼微閉,將雙手搓熱,捂在雙眼上片刻,反復21次,可以保養眼睛,防止春天眼睛干澀。白天多到戶外曬太陽進行日光浴,可以養人體之陽氣,預防春困。
附:《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行,廣步于庭,披發緩行,以便生志。”
穿衣下厚上要薄
穿衣要下厚上薄。春季氣候變化較大,天氣時暖時寒,而人體腠理也開始變得疏松,對寒邪的抵抗能力便會減弱,所以,春天尤其是初春時節不宜過早除去厚衣。《千金要方》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
“春捂”保暖防感冒
驚蟄節氣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但由于北方冷空氣仍較強,氣候變化大,且早晚與中午的溫差很大,冷暖變幻無常,因而“春捂”尤為重要,不宜過早脫去御寒的衣物,感冒往往是在氣溫上升或出汗時脫去過多的衣服,突然著涼時被感染的。在天氣回暖時,要適當地減少衣被,天氣轉寒時則要適當地增加衣被,不要怕麻煩。應根據天氣變化,隨時加減衣服,可以早晚穿披肩,避免風寒濕氣的侵襲,預防感冒。
預防疾病莫大意
驚蟄后的天氣明顯變暖,不但各種動物開始活動,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在內的微生物也開始生長繁殖,各種傳染病也開始流行。因此要注意氣象臺對強冷空氣活動的預報,當心冷暖變化,預防感冒、流感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現代流行病學調查,春天屬肝病高發季節,應注意養肝、保肝,防止春季傳染病的流行。
飲食清淡少油葷
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可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等,以增強體質抵御病菌的侵襲。
預防干燥可吃梨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我國民間素有驚蟄日吃梨的習俗。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
另外,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緩解病痛,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
多甜少酸助升發
飲食要多甜少酸。春季陽氣初生時的飲食調養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因為五臟與五味的關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于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多食甜,少食酸,這樣能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
情志戒怒忌抑郁
情志要戒怒忌郁。按五行學說,春屬木,與肝相應。因肝喜調達,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發的特點,故肝也屬“木”。肝,惡抑郁而喜調達。人們在春季一定要力戒暴怒,更忌憂郁,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平和。
出門謹防蟲叮咬
驚蟄時節溫暖的氣候條件利于多種蟲類的蘇醒和活動,外出踏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草叢、樹叢間的蟲類動物,以免不小心觸碰到損害皮膚甚至對身體造成其他更大的傷害。外出踏青最好帶一些堿性肥皂和抗過敏的外用藥物,萬一被被昆蟲咬傷后,首先用堿性液體沖洗傷口,再涂抹抗過敏的藥膏以消除疼痛。另外,在野外旅游,特別是在林區和山區時,應注意自我保護,要穿長袖衣和長褲。如果發現有蟲叮咬或皮膚有紅斑,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千萬不要麻痹大意。
保暖莫忘避風邪
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風為這一節氣的主氣,此時的風邪最為猖狂,它會帶動各種疾病到處肆虐。稍不注意,病菌就會侵犯人體,避風如避劍,早晨出門時為抵擋風寒預防感冒,可喝一碗紅糖姜水。日常也可以自我進行經絡按摩,如:大腸經、膽經(風齒、風市)、三焦經(翳風、耳門),經常按摩都可以起到防止邪風和抵抗病菌的作用。
驚蟄養生重在護肝健脾
驚蟄節氣前后,冷暖空氣交替開始頻繁,冷空氣尚顯余威,有時還會長驅直入;暖空氣與時俱進,勢力漸強。南方陰雨開始增多,北方干燥多風。諺云:“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可見初春乍暖還寒,氣溫忽高忽低,是驚蟄期間的天氣特點。
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現代流行病學調查,春天屬肝病高發季節,應注意養肝、保肝,防止春季傳染病的流行。
傳統醫學認為,春屬木,入味為酸,對應五臟為肝,順應自然界生長生發之規律,春季容易肝風、肝火妄動,易引起心腦血管病及高血壓病。因此,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主要以“春夏養陽”為原則,可適當多吃能升發陽氣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薺菜等。春天肝氣旺易傷脾,故驚蟄季節要少吃酸,多吃大棗、鍋巴、山藥等甜食以養脾,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
相關文章推薦:
★舌尖上的二十四節氣——雨水吃什么 ★谷雨節氣即將到來 這些養生注意事項,需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