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依舊緊迫的疫情,倒逼許多企業開始思考未來的發展之路,也讓我們認識到,社會系統任何一個環節的微小波動都會帶來“蝴蝶效應”。當多米諾骨牌已經推倒,沒有任何一個企業能獨善其身。
自然,驚慌失措解決不了問題,市場環境本就風云莫測。
正如陳春花老師所言:“在一個持續變化的環境里,沒有人能夠預測并藉由預測做出判斷和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正確的做法,就是要朝著特定的方向,做好一次又一次調整自己的準備,并努力在前進過程中不斷驗證和改變,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現實。”
那么,如何調整自己,如何去應對環境的不確定性?梳理幾位專家的觀點后,我們得出以下幾個共同點:
一、全力降本增效
企業自救法則關鍵的一點就是:降本增效。當然,方法方式有很多。
陳春花提到:中小企業,要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保住現金流。那些具有良好現金流的企業,也依然建議重構成本能力,把應對不確定性變成常態能力,迅速關注如何做“減法”的同時,關注“加法”,也就是如何去關注真正的顧客價值,并創造顧客價值。
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作在以“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主題演講中提到,蕭條時期仍要維持盈利,就必須徹底削減成本,成本的下降程度要大于價格的下降才行。
你可以思考:“現在的制造方法真的是的嗎?有沒有更便宜的材料?
”,制造設備等硬件、組織協同等軟件,都要動手術,對過去的做法從根本上進行重新研究改進,堅決進行全面性變革,徹底地推進合理化,堅決削減成本。
另一方面,保持高生產率也至關重要。訂單量減少后,如果仍按同樣多的人來生產,制造現場的生產效率會下降,所以應把多余的人從生產線上撤下來。
石油危機時,稻盛和夫就曾考慮過,如何在不讓員工失業的同時,保持原有的高生產率。他決定:既然訂單降至1/3,那么制造現場的人員也減至1/3,剩下的2/3的人員從生產線上撤下來,讓他們去從事生產設備的維修、墻壁的粉刷、花壇的整修等工廠環境的美化工作。同時舉辦哲學培訓班,讓員工們重新從基礎開始學習經營哲學,使企業內全體員工掌握共同的思維方式。當然,讓2/3的人不生產又要把企業維持下去,前提是企業必須有充足的內部留存。
二、全力維系人際關系
維系人際關系,包含兩個層面,其一是維系與員工的關系,其二是維系與客戶的關系。
與員工:
災難到來時,本該齊心協力共渡難關,倘若出現眾叛親離,公司分裂,甚至崩潰散伙,經營者就該認真反省,怎樣與員工重新建立信賴關系。切記:景氣好的時候,這些問題不會顯現,患難時才見人心。
顧家家居CEO李東來提到,疫情讓人與人之間的身體親近被迅速拉大,也讓我們重新思考企業與員工的關系。
企業會越來越像一個想象共同體,重要的是員工都認同這一想象共同體(包括它的使命、愿景、價值觀)以形成相互之間穩定的心理契約,并通過網絡工具實現信息的協調、共享、各自專業能力的發揮與價值實現。在有人才的地方建立“細胞式的小辦公室、小工作團隊”也會越來越受青睞,企業會走向分布式、個體化的互聯協同辦公。
與客戶
此外,維系與客戶的關系也尤為關鍵。很顯然,疫情期間、疫情過后,讓客戶瞬間回流是不切實際的,我們能做的是:盡量用各種互聯網的途徑和工具去接觸用戶,建立穩定的用戶連接。
“重塑企業與用戶的關系,給自己企業的目標用戶畫像、依靠系統工具與用戶連接、實現產品與服務的線上溝通運營、用戶意見的數字化反饋與企業價值鏈的用戶導向的高效運營等等工作都是我們必須要補的課”。
三、以積極的心態全力進化升級
很多人覺得這是老生常談,但捫心自問,對當前環境持悲觀態度者不在少數。
作為經營者,稻盛和夫每每遇到蕭條期總是憂心忡忡,夜不能寐。但每一次闖過蕭條期后,京瓷的規模都會擴大一圈、兩圈。
他用竹子來比喻企業的發展,“克服蕭條,就好比造出一個像竹子那樣的‘節’來。經濟繁榮時,企業只是一味地成長,沒有‘節’,成了單調脆弱的竹子。但是由于克服了各種各樣的蕭條,就形成了許多的‘節’,這種‘節’才是使企業再次成長的支撐,并使企業的結構變得強固而堅韌”。
越是關鍵時期,我們越要咬緊牙關,堅忍不拔,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闖過這道難關。決不悲觀,必須以積極開朗的態度應對難局。在這基礎之上,更要認識到“蕭條是成長的機會”,企業就是應該通過逆境來謀取更大的發展。
相信此次疫情,也會加快企業數字化、信息化的進程,幫助傳統企業完成進化升級,減輕線下波動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結語
有人曾預言,“2019年是過去10年難的一年,也是未來10年容易的一年”,殊不知,現實來得如此之快,有些人連“活著”都成了“奢望”。疫情籠罩的陰影,難免讓人恐慌,但我們現在能做的,是相信黨和,相信前線的醫護人員,相信他們的專業與力量,并以積極的心態去完成自我的進化與升級。在后方,唯有保護自己,不掉鏈子,一切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