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家居行業發展并非一帆風順,質量“黑榜”、環保嚴打、抄襲成風、資本“寒冬”等等為整體行業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每一次陣痛對企業來說都是無比大的打擊,但對每個渴望涅槃重生的家居企業來說這更是一種磨礪與考驗。行業短板的暴露,也將督促行業更健康合理地發展。
品牌上“黑榜”不罕見 公眾更關注企業應對
產品質量是任何一個家居企業都繞不過的問題。除了質監部門、工商部門以及各地消協的定期監督,產品召回也成為監督產品質量的新形式。知名品牌上“黑榜”并不罕見,公眾更為關心的是出現問題產品后如何應對。宜家召回事件則被視作“消費者權益的勝利”。今年7月,宜家在北美市場宣布召回馬爾姆等系列抽屜柜,但是對于在中國市場的同款商品并無表示。并稱相關產品在中國市場并沒有收到過造成傷害事故的案例,且產品符合中國標準。在多地消協部門的約談、發聲之下,宜家終宣布在國內同步召回相關產品。宜家主動召回事件頗具意義,即產品雖然符合相關標準,但由于存在危及人身安全的不合理危險,也應主動召回。此事件更詮釋了消費者是市場制衡的重要力量,消費者的需求才是企業產品和服務的標準。
家居企業紛紛外遷 變數中帶來機遇與考驗
在今年,眾多曾經落戶北京的家居生產企業選擇另辟疆土。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大環境中,門窗等家居生產行業因較為低端、污染程度高,成為疏解對象。部分家居企業或直接投資興建產業園區,或將生產線搬離北京,離開北京成為眾多人的選擇。雖然生產線遷出北京,但是企業都選擇將設計、銷售業務保留在北京。可以預想,未來北京家居行業將更為集約、高端,高科技、精細管理、綠色生產將成為北京家居、家具企業的“標配”。變數中也給行業帶來機會和考驗,北京家居生產行業的新版圖正在形成。
抄襲現象屢見不鮮 維權之路更多聲援
家居行業的抄襲現象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每年的家居展會也成為設計維權的舞臺。但是欣慰的是,今年的設計抄襲事件并非以往的扯皮,都“有所善終”。展會舉辦方的支持、行業同仁的聲援、以法律武器保護設計產權……依靠多方力量支持和適合的方式,讓家居企業也不再沉默,在鼓勵創新應杜絕抄襲的宗旨下,紛紛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走上保護原創設計的維權之路。
互聯網家裝遭遇資本寒冬 行業重新思考發展思路
行業發展猶如過山車,有下坡時的高速,也有激情后的落寞。2014年互聯網家裝開始火熱,2015年被稱為“互聯網家裝元年”,而在2016年,互聯網家裝和其他行業一樣,遭遇資本的寒冬。多家互聯網企業的退出,讓行業重新思考這種商業模式的利與弊。企業倒閉原因多樣:資金鏈斷裂、產品或運營模式沒有競爭力、產品同質化嚴重、獲取用戶成本太高等,但歸根結底,互聯網對于家裝的滲透依然處于初級階段,部分互聯網家裝只是披上了網絡的外衣,并沒有解決傳統裝修的痛點和信息不對稱的弊端。當行業冷靜下來,企業開始明白“品質”和“口碑”才是企業需要發力的重點。
2016年家居行業遭遇了一系列的“黑暗事件”,來自外部的壓力、自身發展模式出現的問題,以及每年質量黑名單的困惑、一次次出現的設計抄襲事件等大風大浪,讓身處其中的家居商家歷經考驗。但陰影之上必是陽光,我們能夠看到,無論是每年都遇到的老問題,還是今年面臨的新壓力,更多的家居品牌展現出了應對這些問題時的魄力和勇氣。行業發展不是一帆風順,但是,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