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新買的二手房,卻發現原房主將屋里能拆的全都拆走了,連燈具、馬桶這樣的必備品都沒剩下。這是二手房買家段小姐的遭遇,而這并非個例。
購買二手房時,裝潢情況自然在買房人的考慮范圍之內,但本市二手房買賣中存在這樣的漏洞:針對房屋裝修既沒有足夠詳細的補充條款,合同示范文本也沒有詳盡約定。目前,二手房已經成為本市房屋交易的主力,這種漏洞造成了對二手房房主相當有利、而對購房人權益保障不夠的現狀。
多花十萬為裝修 打水漂
去年10月的一個晚上九點多,當段小姐隨著中介業務員趕到二手房房主家里時,一下被客廳吊燈吸引住了。水晶玻璃折射出的各色光暈投射在天花板上,讓她幾乎瞬間就決定買下這套房。接下來仔細看局部,科勒的衛浴設施、實木的廚房櫥柜、衛生間巨大的盥洗鏡,都讓她越看越欣喜。
但和樓下一套一模一樣的戶型相比,這套房的售價貴了10萬元。
“您看看這裝修,要買了這套房,簡單收拾就可以入住,多省心。”中介業務員反復攛掇著段小姐,終于讓她決定交易。
可當過戶手續完成、雙方計劃辦理物業交接時,段小姐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原本掛著吊燈的地方,只留下一紅一藍兩截電線的線頭;玄關處的吊燈只剩燈泡;櫥柜柜門被拆走,洗菜池、抽油煙機、灶臺全都不見了,臺面上和上方櫥柜留下幾個大洞;屋里的幾臺空調都被搬走;衛生間的洗手池、馬桶、浴缸也都搬了家,裸露著下水管。
這是怎么回事?段小姐找到原房主,原房主卻說,他們賣的是“房”,并非屋內吊燈等物品,況且合同中也沒有約定要給段小姐把這些留下。雙方幾番爭論,終也沒有爭論出結果。
看房挺美收房縮水 不少見
段小姐遇到的情況是不是個案呢?一位來自大型中介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說,并不是。
“在我們處理的糾紛中,除了房款到位時間、戶口和學區糾紛,其他多的就是這樣的糾紛了。”這位負責人說。
在調取數據后他表示,段小姐遇到的情況還“不算嚴重”,有些房主在賣房之后甚至連金屬門、陽臺外窗都拆除了賣廢鐵,留給買房人的比毛坯房還不如。
記者也在一個購房群中發現,一位購房人在購買雙橋一套二手房后,原房主拆走了燈具和浴室設施,并只同意賠償1500元。還有一位購房人在收房時發現,原房主把窗簾桿、空調室外機的支撐架都拆下來,賣了廢品換錢。
和他們相比,一位網友說自己比較幸運,原房主也拆走了一部分裝修,但給他配了新的。“大金的空調變成了格力的,TOTO的洗手池變成了唐陶,漢斯格雅的花灑也拆走了。幾樣算下來差了3萬多塊錢,只能聽之任之了。”
合同尚無詳細條款 需當心
目前,二手房已經成為市場成交的主力,去年本市二手房的成交量是純商品房新房的3倍有余。業內人士預測,隨著二手房成交量的進一步上漲,隱藏在合同中的“雷”隨時會被引爆出來。
而此前,房屋精裝修部分隨房屋一起交割,是“約定俗成”。“除非有特殊說明,否則這些裝修一般都是隨房一起贈送了。畢竟買房人看房的時候,這些裝修也是在購房人衡量的范圍內。”一位從業將近20年的二手房交易專業人士說。
和購房人花出去的真金白銀相比,“約定俗成”這4個字并不能完全保障購房人的權益。在市住建委、市工商局聯合推出的北京市存量房屋買賣合同示范文本中,雖然附件中有房屋附屬設施設備、裝飾裝修、相關物品清單等具體情況的列表,但記者注意到,這其中雖然詳列了多種家具甚至包括電話機、飲水機、吸塵器在內的家電交接,卻缺乏對燈具、馬桶、浴缸等不可直接移動的硬裝修的說明。
“二手房交易中,對精裝房的現狀應有保全性的記錄、記載,購房人和中介也應該相應進行拍照、錄像,以此為證據主張自己的權利。”北京房地產業協會秘書長陳志說。
記者隨機調取了7份來自不同中介的購房合同,發現合同附件中大多都缺失細節。裝修情況不進行詳細標注、隨屋交易的電器不標注品牌型號等等成了合同中的普遍情況。
“從政府管理角度來說,應該完善示范合同文本的條款的內容,甚至明確提示買賣雙方對交接的裝修、飾品連同房屋一起轉讓使用的情況,進行標注。”陳志呼吁,二手中介服務機構也應做出特別明確的闡釋,有清晰的界定。
根據鏈家研究院統計,2015年12月北京市二手住宅成交量為24543套,環比上漲56.8%,同比上漲97.8%,達到全年水平;2015年北京二手住宅累計成交量為198018套,較2014年上漲91.2%,全年網簽量超過2010年,為近6年來水平。
“以后北京房地產市場主要以二手房市場和租賃市場為主,設備、設施和裝飾裝修的糾紛可能更集中。從合同角度進行約束,需要防患于未然。”陳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