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裝修黑幕,即使你已經有所察覺,但是你可以想到應對措施嗎?還是只能自認倒霉?當然,只要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我們還是應該努力去爭取,所以以下便是當我們面對裝修黑幕時,我們該怎么做?
問題一:以次充好
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的現象多半發生在裝修的全包或半包工程中。雖然很多消費者都在裝修之前的合同中要求裝潢公司,對潔具、廚房用品、地板和油漆等規定了具體的品牌,但是很多都沒有詳細到具體的型號和規格,也沒有規定這些品牌的購買地點,所以一些裝潢公司就會用假冒的品牌替代,消費者對市場上的各種品牌、具體的型號不可能一一了解,所以往往被蒙在鼓里。
對策:在合同中寫明具體的品牌型號、購買地點,購買時也要親力親為。在收款憑據上要特別注明建材產品的名稱、等級、品牌,并索取質量責任單。
問題二:吃回扣
裝潢公司和建材商合謀欺騙消費者,生意做成撈取回扣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裝潢公司人員往往會把消費者帶到他“熟悉”的某某建材商那里,理由也常常是那里“便宜”。消費者實地一看,也往往會真的看到比外面便宜的價格,比如外面賣280元的地板,這里只賣250元。卻不料,裝修人員在實際丈量地板尺寸時,早已暗暗“放松”了皮尺,多算了幾個平方。
對策:不要聽裝修工的推薦,也不要讓他陪同,應自己前去購買材料。或者請熟識的行家一同前往,查看進口或國產商品可以要求驗看報關單。
問題三:多算面積
多算面積的現象可謂相當“普遍”,也是裝潢公司的“利潤之源”,而且多半是在消費者的眼皮底下發生。丈量裝修面積的工作都由裝修工人代勞,而消費者一般只是在旁邊觀看。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本來10米的長度被裝修工人“放”成10.05米。數字差距細微,但是積少成多。特別是墻面、地面等面積大的地方容易被裝潢公司做手腳,消費者往往只注意了價格,而忽略核實工程量。
對策:自己親自丈量面積,仔細核對。
問題四:偷工減料
偷工減料的事情經常發生在對輔料的處理上。由于輔料單價較小,數量分散,裝修完工后都在外裝飾的背后或里面,因此消費者一般不會留意這些小東西,加上施工人員手腳麻利,東家還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時候,整體結構就已經封合了,錢也在不明不白中花出去了。
對策:對裝修全過程進行監督。
以上四個問題,相信各位裝修業主在裝修過程中,均不會感到陌生,但是你是否有如上述方法一樣采取措施呢?還是任人窄割呢?